首頁 / 校園文化 / 正文

轉載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,請收下這份大學生維權指南??!

發布時間:2022-03-16閱讀數量:890

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由來

國際消費者權益日(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),定于每年的3月15日,因為1962年3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·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《關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》,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四項權利。最早由國際消費者組織于1983年確定,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,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,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,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。

隨著我國消費者保護運動的快速發展

在1993年10月31日

我國通過了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

并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1845.png

到了2014年3月15日

由全國人大修訂的新版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

迎來了正式實施

2017年3月14日

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正式啟動

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1904.jpg

大學生與維權

維權意識弱、不了解維權途徑以及維權無門,是大學生維權的三個“致命傷”。

隨著時代的發展,人們的權利意識也隨之覺醒。大學生作為最貼近時代的先行者,當自身的權利被侵犯時,更應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。

關于3·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作為當代大學生,不因事小而不為。培養維權意識,既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他人。

春風吹,戰鼓擂,三月打假怕過誰!

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些,

咱們大學生需要注意的那些事,

打包送給你們


學習篇

助學金、獎學金詐騙:

不法分子會冒充國家、政府、學校工作人員,以發放助學金、獎學金等名義,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信息。而后謊稱需將卡內余額轉存到指定賬戶,或需要存入現金激活指定賬戶,來誘導學生進行轉賬操作,騙取錢財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008.jpg

校園貸款詐騙:

詐騙者通過互聯網向在校大學生推送貸款廣告,以免抵押、低利息為誘餌。要求學生繳納貸款的手續費、管理費、保證金等巨額費用。一旦獲取后,他們便拿走網貸平臺放款的錢跑路,尚未償還的高額款項,需要申請學生自己來償還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031.jpg

“校園貸長什么樣?”

(1)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 ——淘寶、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,如螞蟻花唄借唄、京東校園白條等;

(2)消費金融公司——如趣分期、任分期等,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;

(3)銀行機構——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,如招商銀行的“大學生閃電貸”、中國建設銀行的“金蜜蜂校園快貸”、青島銀行的“學e貸”等;

(4)線下私貸——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,俗稱高利貸。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、線下簽約、做非法中介、收取超高費率,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,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100.jpg

工作篇

勤工儉學中介詐騙:

很多大學生希望可以通過打工賺取生活經費緩解家庭壓力,但有個別提供工作機會的中介公司會先收取一定中介費,之后為大學生刻意安排那些只做一次就會被辭退的工作。使其既沒有賺到錢反而會搭上中介費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122.jpg

代銷商品詐騙:

騙子們利用大學生渴望兼職賺錢的心理,在互聯網平臺大力宣傳關于微商的廣告,吸引大學生成為自己的代理。低價成本的光鮮外表誘惑重重,實則是“先付款后發貨”的巨大風險,收到假冒偽劣商品的慘烈結局,最終無法賺錢反而血本無歸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139.jpg

求職詐騙:

大學生在臨近畢業時總會忙碌于實習與求職,一些公司在招聘實習或正式員工前要求交錢參加培訓。但之后很多都會遇到被告知培訓考試不合格,拿到偽造廢棄證書等不了了之的局面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156.jpg

生活篇

黑車詐騙:

周末或節假日是大學生出行的高峰時期,有些學生為了圖便利,而選擇不明來歷的“黑車”。通常這些“黑車”會以不正規的計價器或遠程繞路來騙取高額的打車費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216.jpg

網購詐騙:

大學生是一群格外喜歡網購的年輕群體,而網購過程中被騙的經歷也屢見不鮮。虛假網站購物、低價分期付款、優惠折扣買到假商品、海外代購風險等等不勝枚舉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230.jpg


霸王條款:

防疫安全:

(1)積極關注官方發布的新冠防控動態信息,堅定戰“疫”勝利的決心,做到不懈怠、不恐慌、不信謠、不傳謠、不造謠。

(2)正確使用口罩,堅持佩戴口罩,科學處理口罩。

(3)勤洗手、常通風、少聚集,咳嗽打噴嚏要捂好嘴鼻。

(4)積極配合防疫工作人員做好核酸檢測,加強健康管理,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場所,非必要不離校,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,主動配合執行疫情防控各項要求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307.jpg

食品安全:

現代工業、服務業快速發展,消費結構日趨復雜,同時也伴隨著各種消費事故和難題。大家能否看出“神相似”產品的不同之處,這些山寨版“六個核桃”、“旺仔牛奶”外包裝上的跟風模仿可謂是煞!費!苦!心!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518.jpg

什么是食品摻假、摻雜和偽造:

1.“摻假”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,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,從而降低了質量,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,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等。

2.“摻雜”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,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;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。

3.“偽造”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。

如何辨別偽劣食品:

一防“艷”。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,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、咸菜梗亮黃誘人、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,要留個心眼,是否添加了色素?

二防“白”。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,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、增白劑、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。

三防“長”。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,3℃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,保質期一般為7—30天。

四防“反”。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,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。

五防“小”。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,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,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。

六防“低”。“低”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,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“貓膩”。

七防“散”。散就是散裝食品,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、散裝熟食、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。

微信圖片_20220511092617.jpg

大學生消費群體由于社會閱歷較淺,往往成為消費群體中的弱勢群體,我們更應提高消費意識,增強維權本領。守護不止315,安全消費365,維護合法權益,全民在路上!

來源:央視新聞共青團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

丰满少妇一级a片日本